发布日期:2025-09-12 阅读量:
2025年9月12日,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产品国家标准《建筑湿破坏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第1部分:原理、术语和湿传递机制(送审稿)》(以下简称“《标准》”)审查会在北京召开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城乡建设产品标准处姚涛处长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节能测评中心杨玉忠主任、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朱晓姣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、重庆大学等编制单位的20余人参加了会议。会议由朱晓姣副秘书长主持。杨玉忠主任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辞,姚涛处长强调了标准国际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《标准》的审查工作提出了要求。
会议组成了以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任俊教授级高工为组长,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李德英教授为副组长的审查专家组。标准主编孙立新副总工程师代表编制组对编制工作进行了汇报。审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编制组对标准编制过程和内容的介绍,并对标准内容进行逐条讨论。
《标准》在编制过程中深入研究了等同采用的国际标准技术内容,标准编写符合GB/T 1.1的规定要求,送审资料齐全。《标准》等同采用了ISO 22185-1:2021《Diagnosing moisture damage in buildings and implementing countermeasures Part 1: Principles, nomenclature and moisture transport mechanisms》,标准文本技术内容翻译准确,忠于原文、术语统一、行文通畅。《标准》技术内容科学合理,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,达到国际水平。审查组专家一致同意《标准》通过审查。《标准》的编制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提升建筑及围护结构的安全耐久性,从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,也将有效改善建筑室内环境品质,为实现建筑高质量发展以及“双碳”战略目标提供技术基础和质量保证。